英式橄榄球早在晚清时期,便随着英国商人一同来到了中国,时人称之为“乐苦倍”(音译)。这项运动的玩法对于清政府来说并不陌生,当时一种名为“革戏”(又名圆鞠)的运动和英式橄榄球的规则十分相似:选手分为两队,各队设有一个旗门,中间有执事(即裁判)。开球时将球踢到半空,选手们“虎旅纷来”,手脚并用,得者为胜。革戏与英式橄榄球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运动场是冰面,相比之下,革戏似乎更有挑战性。有这般运动“珠玉在前”,英式橄榄球自然难以得到清政府的青睐。加上当时民间竞技体育受到打压,英式橄榄球第一次进入中国的尝试没能引起波澜。
《冰嬉图》(清)记录了清朝时期的“冬运会”,但当时的运动主要是为了供统治者观赏。
中华民国时期,受当时特殊背景影响,欧美文化大量输入中国,英式橄榄球也借由这一风潮再度来到我国。在当时,我国部分地方军队聘请英国军官来训练士兵,英式橄榄球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锻炼项目,被英国人一并传授给中国军队。除了橄榄球,足球、篮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大多也是以这样的方式传入中国,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运动选择。遗憾的是,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状态使得各种运动都无法向职业化发展,加上战争因素,中国体育整体发展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依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断改善着自己的生活,竞技体育也重新在中国的土地上焕发新生。中国农业大学曹锡璜教授,在深入了解橄榄球的玩法和规则之后,爱上了这项运动,并决心尽一己之力来让更多人国人了解、参与橄榄球运动。于是在1990年,由曹教授发起,并在日本友人森本太行先生及其他国际友人协助,加上北京市教育局和时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石元春院士等领导的支持下,原北京农业大学橄榄球队成为了我国第一支英式橄榄球队。32名经过层层选拔的男学生成为第一批队员。
一项运动的长久发展,离不开协会的指导和帮助。1992 年4月,在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后,北京市高校橄榄球协会在中国农业大学成立。随后沈阳成立了东北橄榄球发展中心,广州也组建广州橄榄球协会。北京、沈阳、上海分别举办了七次全国橄榄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上海体育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各 1 次,中国农业大学 5 次),聘请日本、台湾、香港、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教练来华授课,全国约 500 多人次参加了培训,为我国橄榄球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
中国大学生橄榄球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橄榄球协会的成立,1996年10月,中国橄榄球协会正式宣布成立,自此,中国橄榄球运动有了自己的主心骨,。1997年3月,国际橄榄球理事会(现世界橄榄球协会)正式接纳中国成为第96个会员,1997年12月5日,亚洲橄榄球联盟接纳中国橄榄球协会为其第9个正式会员,从此中国橄榄球运动全面与国际接轨,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际赛事是竞技体育队伍最好的试金石,在得到了身份上的认可之后,中国橄榄球队正式登上国际舞台。1997年,中国橄榄球协会开始组建中国橄榄球国家队,由我国高校前三名中国农业大学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队和上海体育学院队的球员组成,并首次跨出国门与新加坡国家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由此开始,中国橄榄球队收获了一些列的赛事荣誉,其中包括:2005 年亚洲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盘级冠军,2006 年多哈亚运会七人制橄榄球男子银牌,2010 年广州亚运会七人制橄榄球男子第四名、女子银牌,2014 年银川亚运会七人制橄榄球女子金牌……2019年,中国女子橄榄球队更是历史性地获得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赛的参赛资格。这些含金量十足的成绩,是对我国为这项运动默默付出的从业者们、爱好者们最好的回馈。
结语